第189章 醫學奇跡
關燈
小
中
大
第189章 醫學奇跡
喬琰:“……?”
楊修的再一次重覆可以讓她確定,自己在先前並沒有聽錯。
他說的確實是黃月英和諸葛亮的名字。
這是什麽天降餡餅啊!
饒是喬琰已經將陸遜郭淮等人都撈進了自己的二代隊伍中,手下也不乏南北名士名將,驟然聽到這兩位出現在了她的樂平書院內,還是有種說不上來的時空錯亂感。
按照她的認知,此時的諸葛亮應當還在徐州的瑯琊郡,若無曹操攻伐徐州之事,他應當在短時間門內並不會離開那裏,而黃月英應當跟隨父親身在荊州才對。
她的樂平書院只是剛請來了鄭玄,還沒有安裝什麽專門吸引天南海北人才的磁石吧?
要知道,在如今的時代下,要讓有些人離開自己原本的環境,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。
尤其是對年齡小的人來說。
其父母所處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幾年內他們的去向。
像是黃月英的母親,是襄陽蔡氏之女,這也限定住了她的活動範圍。
所以說,這兩個人到底是怎麽跑到她的地盤上來的?
在五個月前,喬琰還曾經回返過樂平書院過一趟,她可以確定,在當時這兩個人絕對沒有出現在那裏。
現在卻突然冒了出來,還是以設計棉籽分離設備的功臣出現的,這可真是——
好大一個驚喜!
楊修並不知道喬琰對這兩人的態度要更傾向於喜獲至寶,還以為喬琰這會兒微有茫然的神情是因為並不清楚這兩人的身份,便解釋道:
“黃月英乃是荊州黃承彥之女,喜好機關作物之術,因術算大家劉元卓身在並州,仰慕其所書之《七曜術》,故而前來。”
“諸葛亮則是被奉孝先生的好友荀文若給介紹過來的,來書院已有三個多月了。說是前陣子奉孝先生沒少把樂平月報往徐州寄,荀文若覺得此地是進學之處,便鼓動諸葛亮與其叔父和兄弟一道前來了。”
“……”喬琰沈默了片刻,開口問道:“那荀文若如今何在?”
這真是又一個讓她猝不及防的情況。
【荀彧,把諸葛亮,介紹到了,並州的書院,就學。】
這句話分開來看她都認識,合在一起就是有種說不出的魔幻。
如今卻成了真實發生的事情。
偏偏這件事情,因為諸葛亮才只有十一歲,遠未長到後來被司馬徽評價為“臥龍”的地步,和這些書院學子看起來沒有多大的分別,所以就連郭嘉都沒想到要跟她匯報。
若是在早幾年間門喬琰還缺人來用的時候,或許不會隱瞞這麽久。
畢竟十一歲的孩子也不是不能派上用場,完全可以和當時的蔡昭姬以及楊修一樣,一邊進學就讀一邊工作。
但在現下,並州的人事崗位已幾乎沒有空缺,涼州這邊畢嵐和國淵等人的職位都是喬琰生造出來的,她已經完全度過了缺人的窘境。
所以沒人跟她提起也不足為奇。
不過,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,就算沒有這一回的棉籽分離難題,諸葛亮和黃月英也總會有出頭機會的。
當然,說歸這麽說,喬琰還是盤算起了讓人每月一次將書院名單送到她的手裏。
十一歲的諸葛亮出現在了此地,可實在不好說,十三歲的司馬懿會不會也在有一天出現在這裏。
比起原本身在徐州的諸葛亮,身在河內郡的司馬懿,甚至距離並州還要近得多。
想到自己還一度用司馬懿的長壽,來給系統解釋自己為何要選擇在體質上加點,若是此人真出現在了樂平書院內,還以她作為榜樣的話,可能她的心情又要微妙一下了。
一時之間門她也很難做出決斷,像是司馬懿這樣的存在,到底要不要納入麾下。
但此時,比起已經落入了書院口袋裏、短時間門跑不走的諸葛亮,比起那些未知的學生,喬琰還是更在意荀彧的去向。
這可是荀彧啊……
荀文若此人,觀其生平舉止,實在有些矛盾覆雜。
他勸阻曹操進魏王,到底是因為此舉叛漢,還是因為此舉不利於救天下,在準確的答覆沒從荀彧的口中說出來的情況下,喬琰也不會輕易下一個定論。
荀彧這位被何颙評價為王佐之才的存在,是否適合於喬琰意圖建立新秩序的一套邏輯,在並未進行正式磨合的情況下也未可知。
然而無可否認的是,荀彧本人的水準,加上其背後的潁川人脈,讓此人一旦遇上合適的主公,必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。
他是當之無愧的王佐之才。
所以荀彧在當前的局面下不投向她,可以,但她總得知道他要往何處去。
楊修回道:“我跟奉孝先生打聽過,他說荀文若有意往荊揚一帶游歷,看看那一片的戰況。”
荊揚?
喬琰方才有一瞬皺起的眉頭又舒展了開來。
荊州的劉景升對外的名頭尚可,但其只能偏安一隅的能力,註定不會是荀彧的選擇。
至於還算出彩的孫策,無論是擁立天子的可能性還是能救天下的可能性都不高,以荀彧的眼光會選擇他的可能性也非常低。
那麽便還不必擔心他會造成什麽麻煩。
她起身朝著楊修說道:“走吧,回並州一趟。”
見喬琰走得倉促,楊修一邊疾步跟上,一邊問道:“君侯竟如此看重那兩個後生晚輩?”
喬琰好笑地回道:“你才比那兩個孩子大幾歲,便以後生晚輩來稱呼了?”
楊修也只是比諸葛亮大六歲而已,說不定比一比心理年齡,還是諸葛亮更大一些,不過這種話,出於對她這主簿的心理狀態考慮,還是別說了。
她便又補充了一句:“不是因為他們,而是因為棉花田。”
喬琰沒有親自種過棉花。
這不是什麽現代人所必須掌握的課程。
喬琰麾下的人裏也沒有哪一個是種過棉花的。
那麽就不得不提防一下它被種壞的可能性了。
這畢竟是一種能提高民眾過冬生存率的戰略物資,多費些心思也不為過。
在三四月裏,她需要確保去年掃平的涼州無有反覆之事,且春耕順利展開,也需要給董卓一點壓力,故而必須坐鎮涼州。
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,她也只能將棉花種植之地從開墾到播種遷苗的事情,全部交給下屬來處理。
在這六月裏倒是可以離開去看一看。
這也正好是棉花的苗期。
順便,只能說是順便,去看一眼諸葛亮和黃月英二人。
喬琰絕不承認,她對自己的蝴蝶效應所造成的這個結果實在有些好奇。
事實上她的這個選擇也並沒有錯。
當她這位並州牧緊急趕回並州的消息,經由董卓在涼州的眼線送到長安後,這位已經失了大半雄心的梟雄下意識地松了一口氣。
雖然不知道並州出了何事需要讓她在此時分心,但起碼有這種倉促離開的表現,註定了她在一兩個月內都不會發起對長安的進攻。
等兩個月一過,就是秋收之時了。
在今年並未發生旱災蝗害的情況下,關中平原無愧於其優越的地理條件,舉目四望都可看到田地中正值繁茂生長的作物。
這無疑給了董卓囤積起一批軍糧的信心。
有了這一批糧食,他也就更有了駕馭軍隊以阻擋喬琰進攻的資本。
但董卓的這種表現並未逃過李傕的眼睛。
在聚眾議事結束後,李傕便又一次找到了賈詡。
“文和先生應當已經看到相國的態度了,他覺得自己能將喬琰給拖垮在涼州,也總有找到反攻機會的時候,可關中被包圍在荊益涼並四州之間門,各地並無流民因為天子在此而來投,到最後在人數上吃虧的只有可能是我們。”
“總不能指望長安民眾今日生個娃兒,明日便長到能上戰場的年齡是不是?”
李傕這話倒也是話糙理不糙,比人口的補給,長安是絕對吃虧的。
董卓未必不知道這一點。
但他在覺得還有退路的情況下,在心理狀態上越發趨於得過且過。
賈詡所提出的中策和下策裏的那兩條退路。
這不是能輕易扭轉過來的心態。
李傕信誓旦旦:“這更可說明我們的決定沒錯。只有先從相國這裏奪取權柄,打出一場扭轉他想法的勝仗,才能改變眼下的局面。”
他說這話的時候,眼睛沒有一刻從賈詡的臉上挪開,並不難看到賈詡的神情裏微有悵然之色。
想來也對。
賈詡選擇支持董卓,為他出謀劃策,原本就是在遲疑再三之後才做出的決定,要讓他徹底變更立場,不是這麽容易的事情。
他在行動之前還有猶豫,反而更讓李傕覺得,賈詡提出的種種計劃都是經歷過深思熟慮的結果。
這種穩重,也必然包括在奪權之後的反攻涼州計劃。
好在沒過多久,他就看到賈詡目光轉為了平靜,像是做出了決定,問道:“你和王子師那邊的接觸如何了?”
李傕回道:“先生所說不錯,喬琰在並州執政期間門結交的太原王氏乃是晉陽王氏,和祁縣王氏之間門的交情並不多。”
換了李傕他才不會在意這種區別。
就算賈詡這麽說了他都差點沒記住,還覺得這些世家真是麻煩。
他靠著自己為數不多的記憶力,在和王允交談的時候說——
讓並州牧殺入長安成功救駕,對王允和其背後的祁縣王氏的好處十分有限。
所以王允還不如和他們合作,等擊退了喬琰後重新掌握涼州並州,而後四方收攏勢力,興覆大漢。
這才是興覆家族的正道。
李傕撇了撇嘴,“反正我們都擁立的是劉協,最終結果是一致的便無妨。他也不想讓一個女人實現了帶兵護駕的職責,成為未來朝堂上首屈一指的功臣吧?”
喬琰的性別問題在她於二州所建立起的功業面前,根本就不是什麽要緊之事。
就連她麾下那幾個知曉她真正野心的部下都因為實績而未有質疑。
可對她的敵人來說,這倒未嘗不是一個可以用來攻擊的理由。
比如說李傕就是這麽想的,也在試圖說服王允的時候說了出來。
王允既然對他的一番拉攏並未做出反駁,在李傕的理解中,就是他的說辭起到了效果。
可實際上,王允在想的只是,若是讓董卓的部隊在相互進攻中出現內亂,也未嘗不能從中謀利,將二者擊敗。
賈詡想的,那就更不是一回事了。
只有李傕被兩頭都蒙在鼓裏,以為自己便是在董卓之後能成大事之人。
賈詡心中腹誹,這又怎麽不算是一種皆大歡喜呢?
但他並未將這種謀劃得手的想法表現在臉上,只是說道:“說服成功就好,讓王子師去找天子要一份委任書給你,作為發兵的借口。在丟失了傳國玉璽、不易取信於人的情況下,用血書最有說服力。此外,我們還不能在最近出兵。”
“這是為何?”李傕連忙問道。
在他看來,喬琰離開並州,簡直是再合適不過的出兵時間門。
涼州各部群龍無首,若能長驅直入,破壞掉她在涼州所積攢經營出的勢力,要想重新構建,起碼也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門,而在這樣的一段時間門裏,李傕他們也不會停滯於此,必然能將優勢進一步擴大。
何樂而不為呢?
可賈詡搖了搖頭,回道:“你錯了,她敢在此時離開涼州,就不可能對此毫無準備,你想要的結果未必能達成,卻可能直接撞入涼州方面的陷阱中。倒不如選擇秋收之前。”
“屆時涼州各地為籌劃收割之事必定兵員分散,而在喬琰身處涼州之際,猝然進攻得手,才最能損害到她在涼州的。”
李傕這麽一品味賈詡的話,又覺得其中確有道理。
能有更為穩妥的辦法,他也懶得費腦子多想了。
在王允替他取來了劉協令他們起兵護駕的血書後,李傕越發確信,自己有了過半的得手希望。
當他憑借著這一番說法將閻行和樊稠都拉攏到了手下後,這種希望便到了七八成。
要不是賈詡和王允都相繼勸說他不要表現得太過得意,導致露出了端倪,董卓又因為暑氣漸熱生了一場病,有一陣子沒見自己的部下,李傕幾乎要被董卓發現他的小心思。
為防他自己樂極生悲,李傕幹脆以防備喬琰在夏季進軍為名,向董卓申請長期駐紮高陵,並定期巡視於自高陵往華陰的這一段上。
想到再有數月便能改換天日,李傕恨不得時間門早日過去。
到時候他便長驅涼並而入,讓這將他們驅逐出洛陽、又在涼州耀武揚威的並州牧,見識見識他們西涼軍的厲害!
可惜並州境內他們太難安插進去什麽耳目,讓他無從得知並州發生的事情。
他也無法知道,她並不是因為什麽突發的棘手之事而被迫趕回並州的。
按照喬琰和楊修所說,她的首要目是看棉花田,其實也不算說錯。
她此時就同秦俞一道身在上郡的棉花地裏。
這是頭一年的棉花種植。
別管按照生骨熟骨粉填肥的效果如何,她在先前往並州下達的指令裏,還是讓他們按照縱向間門隔三尺,橫向間門隔一尺這種大間門距種植的,這條規矩也被嚴格執行了下去。
“君侯從涼州返回前,上郡的這一片棉花田已經完成了中耕松土的階段。”
秦俞見喬琰蹲下來查看棉花苗的情況,開口匯報道。
這個階段的棉花對澆水的需求量並不太大,田地裏經過耕松處理的痕跡,很清晰地呈現在了她的面前。
這是為了讓此時的環境升溫,也能通過疏松的土壤傳入土層之下。
說實話,喬琰也是第一次見到處於這個生長階段的棉花幼苗。
只有半寸高的幼苗生著三對葉子,在最下方兩片平展開的葉片上,自中心蔓延開了莖節的紅色。
觀其長勢,倒是符合農書中所說的“寬過於高”的狀態。
再放眼望去田間門的其他幼苗,幾乎都呈現出與喬琰眼前這株相似的旺盛生長狀態,在葉片的迎風招展中,不由讓人望之心喜。
除了極少數的位置因棉苗病變而被挖掉,整片棉花地看起來著實是秩序井然。
秦俞接著說道:“在五月中旬,發過一次蚜蟲病害,好在發現得及時,我們已按照農書中所說,以楓楊樹葉搗爛汁水澆灌,確有奇效。”
原版的農書在喬琰的手中,她沒跟秦俞說的是,比起楓楊樹葉,花生葉還要更有效,可惜再一看花生的來歷,又不是什麽短期內能拿到手的作物。
畢竟她沒有沿海的地盤,無法發展起遠航船隊。
但有失必有得,並州涼州也有其不可替代性。
秦俞又道:“五月底的時候還鬧過一次紅蜘蛛,大約是從附近的豆苗田中傳過來的,按照桑樹葉和牛尿的方式處理過了。”
喬琰起身朝著遠處看去,覺得自己在看著的大約不是一片棉花田,而是一件件棉衣,想到這裏,她也不免露出了幾分會心的笑容。“那麽接下來就是留心各種病癥和棉苗增高後的蕾期追肥了。”
秦俞回道,“我會註意的。所幸有這些培植手段,若是要我從頭開始摸索,只怕起碼要種壞一半。”
這就是有成熟技術的好處了。
喬琰也對此深覺慶幸。
雖然那筆跟種田系統宿主達成的交易裏,是對面占據了主動權,但她付出的只是一尊玉璽,換回來的卻是讓萬人活命的希望。
孰輕孰重,已經隨著作物種類的增多而有了再清晰不過的證明,也必定會在時日的發展中表現得越發劃算。
喬琰朝著秦俞說道:“但也得有你替我看顧著執行,才能有今日成果。”
說起來倒是有些可惜,因徐庶還被她放在武都郡這個三方甚至是四方勢力混雜的地方,暫時還無法回來一見。
但秦俞如今在事業上更入佳境,也沒這個多餘問候兒子的時間門。
反正等棉花收獲,她會記得讓人做一件棉衣給兒子的。
棉花既然是她盯著培植出來的,那這棉衣中也算是有一份母愛了。
比起呂布父女的互相拆臺,這還算是情真意切的。
等喬琰到了樂平書院,見到了前來迎接的呂令雎,就朝著她問到:“我聽你父親說,你在樂平書院裏砸壞了個練拳的樁子,然後把樁子擺得開了些,裝作沒少一個?”
小姑娘鼓了鼓腮幫子,毫不猶豫地也揭了老爹的短:“那他還在書院裏考試做過弊呢。”
“咳……”喬琰笑道:“什麽時候的事情?”
呂令雎回道:“就您上次讓他回來的時候,他折騰棉花苗床比不過我們,說是最近跟君侯行軍打仗,在地理識圖上肯定比我們強,然後我們就派出了陸議跟他一較高下。”
作為江東縱火天團代表人物的陸議,現在年紀是小,可在用腦子打仗這件事上,呂布能考得過他的概率真是太低了。
喬琰不由為呂布掬了一把同情淚。
也難怪會想到作弊這種招式。
沒有鼓勵他這麽幹的意思。
見喬琰沒有對她追責的意思,呂令雎得寸進尺地問道:“君侯,我什麽時候能跟您一道上戰場去?”
“等你什麽時候長過軍隊裏最矮一個的身高再說。”喬琰摸了摸她的腦袋,“行了,去把黃月英和諸葛亮叫過來,帶上他們的軋棉車模型。”
呂令雎得了個準話,也沒接著詢問,當即跑去叫人去了。
沒過一會兒,喬琰便見兩個孩子一個抱著一袋棉花,一個抱著模型車走了進來。
時間門真是奇妙的東西。
在演義中被刻畫得智近於妖,在正史上也對得起鞠躬盡瘁四字的諸葛亮,現在才不過十一歲。
和年歲相仿的黃月英一起站在喬琰面前,怎麽看都還有些孩子氣。
但當喬琰讓他們講解自己的發明產物的時候,這副侃侃而談的樣子倒是讓人覺得,看到的不是兩個孩童,而是兩個發明家。
“棉花脫籽,無外乎就是兩種法子,一種是將棉籽挑出來,但這種方式必然不適合大規模處理。”諸葛亮說道:“所以我們更傾向第二種方式,月英發現能用梳篦將棉籽給直接掛出來,那麽如果從梳篦變成夾縫滾筒,應當也能讓棉花從中間門出去,將棉籽留下。”
黃月英接著說道:“但光靠這個還不夠,學院裏和德衡先生帶的幫手裏也有人想到這一點了,一個問題是滾軸的轉速不夠均勻,一個是轉動太費力的話,又起不到效果了。”
“前面那個問題,是德衡先生解決的,他在鐵軸的端頭裝了另外一組木架,以平衡轉動,後面那個問題的解決方式,就是我們用的曲軸。”
喬琰伸手接過了黃月英遞過來的一瓣棉花,餵到了手搖機器的雙軸之間門,隨著曲軸帶動的碾軸滾動,棉絮被從縫隙間門帶了出去,而棉籽則被留在了這一端。
“這樣一來,就只剩下放大之後面對的最後一個問題了。”黃月英說道:“那就是,怎麽樣能更快也更方便地將棉花餵到兩軸中,以免人力送入的時候出現偏差,或者夾到了手。”
喬琰看著這個認真介紹發明的小姑娘。
《襄陽耆舊志》中提到,黃承彥在給諸葛亮介紹女兒的時候,說她是黃發黑膚,相貌醜陋,只是才能與諸葛亮相配,但以喬琰看來,這只怕是黃承彥在考驗女婿。
她頂多就是膚色不那麽白皙,發色有些偏棕,五官生得頗為大氣,看著不像是襄陽貴女的樣子而已。
比起外貌如何,更讓人在意的顯然還是她的才華。
這番陳說讓喬琰可以確信,她在這項脫籽機的發明中出力不小。
她和諸葛亮的這番表現,也很有後世小組作業的樣子了。
還是兩個人都在其中開動腦筋,沒有哪個在摸魚的那種。
喬琰順勢問道:“那你覺得用什麽方法來達成這個目的?”
黃月英回道:“我覺得應當要再設一把推刀來達成這個條件,可是這樣一來,好像就不能依靠一個人完成這個除棉籽的任務了,有悖於設計的初衷。”
這也正是馬鈞正在折騰優化方案的東西。
喬琰想了想又問道:“你們為何沒接著參與下去?”
馬鈞應該對他們發出邀請了。
兩人對視了一眼,諸葛亮回道:“我們已和德衡先生借了書籍來看了,想先自己試一試,若做不成再去尋先生請教。”
“好志氣!”喬琰拊掌而笑,“那就先如此吧。”
看著眼前這兩個孩子的表現,喬琰甚為滿意。
她沒覺得諸葛亮在此地先研究棉籽分離是什麽玩物喪志,若研究這種能救命的東西都叫做玩物喪志的話,她也不會給畢嵐以都水使者的位置了。
他也顯然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,又知道輕重緩急。
當他開始適應書院這個學習環境後,他所參與的討論與課題也會越來越多的。
到時候他也自然會給自己找準一個更加清晰的定位。
而黃月英……比起諸葛亮的妻子,或許大發明家黃月英的稱呼會適合作為對她的記載。
以及,現在兩個人的周歲加起來都不到二十,嚴禁早戀。
大概是出於她的某種惡趣味,她在離開樂平書院之前,把之前那個馭獸問題又給陸議和諸葛亮丟了一份。
至於以後別人會對這件事怎麽想,誰知道呢?
她也將書院內這幾個月內的擴招名單從頭到位都仔細翻閱了一遍,確認其中並沒有什麽其他的漏網之魚,這才安心折返回到了州府,準備明日再往馴養信鴿的地方走一趟,而後,與留守並州的戲志才以及陸苑碰個面,商量構建信息網絡的事情。
不過大概她給別人安排了點不靠譜的東西,自己也是要遭到點回報的。
第二日她正打算出發前往樂平的山中塢堡,便聽聞了華佗因那批胡椒而前來的消息。
可還沒等喬琰開口歡迎華佗的到來,他就已先憑借著自己靈活的腿腳三步並做兩步地沖到了喬琰的面前,搶先開了口:“介意老朽詢問君侯一個問題嗎?”
或許是因為長年養生,兼修五禽戲的緣故,她見到華佗的時候並沒覺得對方的外貌發生過太大的變化。
可仔細算來,距離他們第一次見面已經有七年的時間門了。
喬琰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表現給整得有些糊塗,卻還是回道:“元化先生但說無妨。”
按理來說請華佗前來並州,乃是喬琰有求於他,但怎麽看華佗這表現,倒像是他要對喬琰有所求一般。
他得了準允,當即說道:“兩年前我來並州為君侯部從診治調理的時候,君侯出塞打那鮮卑胡虜去了,與我並未碰上,今日方有得見的機會。”
“若我並未記錯的話,七年前於冀州見君侯之時,您身有不足之癥,今日何止是病癥全消,說是力能搏虎也不為過。敢問君侯平日裏都吃些什麽,用的什麽藥?”
華佗大為感慨,毫不掩飾目光中的灼灼求知之意,“此為醫道醫學之奇跡啊!”
喬琰:“……”
等等,這要讓她怎麽回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喬琰:“……?”
楊修的再一次重覆可以讓她確定,自己在先前並沒有聽錯。
他說的確實是黃月英和諸葛亮的名字。
這是什麽天降餡餅啊!
饒是喬琰已經將陸遜郭淮等人都撈進了自己的二代隊伍中,手下也不乏南北名士名將,驟然聽到這兩位出現在了她的樂平書院內,還是有種說不上來的時空錯亂感。
按照她的認知,此時的諸葛亮應當還在徐州的瑯琊郡,若無曹操攻伐徐州之事,他應當在短時間門內並不會離開那裏,而黃月英應當跟隨父親身在荊州才對。
她的樂平書院只是剛請來了鄭玄,還沒有安裝什麽專門吸引天南海北人才的磁石吧?
要知道,在如今的時代下,要讓有些人離開自己原本的環境,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。
尤其是對年齡小的人來說。
其父母所處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幾年內他們的去向。
像是黃月英的母親,是襄陽蔡氏之女,這也限定住了她的活動範圍。
所以說,這兩個人到底是怎麽跑到她的地盤上來的?
在五個月前,喬琰還曾經回返過樂平書院過一趟,她可以確定,在當時這兩個人絕對沒有出現在那裏。
現在卻突然冒了出來,還是以設計棉籽分離設備的功臣出現的,這可真是——
好大一個驚喜!
楊修並不知道喬琰對這兩人的態度要更傾向於喜獲至寶,還以為喬琰這會兒微有茫然的神情是因為並不清楚這兩人的身份,便解釋道:
“黃月英乃是荊州黃承彥之女,喜好機關作物之術,因術算大家劉元卓身在並州,仰慕其所書之《七曜術》,故而前來。”
“諸葛亮則是被奉孝先生的好友荀文若給介紹過來的,來書院已有三個多月了。說是前陣子奉孝先生沒少把樂平月報往徐州寄,荀文若覺得此地是進學之處,便鼓動諸葛亮與其叔父和兄弟一道前來了。”
“……”喬琰沈默了片刻,開口問道:“那荀文若如今何在?”
這真是又一個讓她猝不及防的情況。
【荀彧,把諸葛亮,介紹到了,並州的書院,就學。】
這句話分開來看她都認識,合在一起就是有種說不出的魔幻。
如今卻成了真實發生的事情。
偏偏這件事情,因為諸葛亮才只有十一歲,遠未長到後來被司馬徽評價為“臥龍”的地步,和這些書院學子看起來沒有多大的分別,所以就連郭嘉都沒想到要跟她匯報。
若是在早幾年間門喬琰還缺人來用的時候,或許不會隱瞞這麽久。
畢竟十一歲的孩子也不是不能派上用場,完全可以和當時的蔡昭姬以及楊修一樣,一邊進學就讀一邊工作。
但在現下,並州的人事崗位已幾乎沒有空缺,涼州這邊畢嵐和國淵等人的職位都是喬琰生造出來的,她已經完全度過了缺人的窘境。
所以沒人跟她提起也不足為奇。
不過,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,就算沒有這一回的棉籽分離難題,諸葛亮和黃月英也總會有出頭機會的。
當然,說歸這麽說,喬琰還是盤算起了讓人每月一次將書院名單送到她的手裏。
十一歲的諸葛亮出現在了此地,可實在不好說,十三歲的司馬懿會不會也在有一天出現在這裏。
比起原本身在徐州的諸葛亮,身在河內郡的司馬懿,甚至距離並州還要近得多。
想到自己還一度用司馬懿的長壽,來給系統解釋自己為何要選擇在體質上加點,若是此人真出現在了樂平書院內,還以她作為榜樣的話,可能她的心情又要微妙一下了。
一時之間門她也很難做出決斷,像是司馬懿這樣的存在,到底要不要納入麾下。
但此時,比起已經落入了書院口袋裏、短時間門跑不走的諸葛亮,比起那些未知的學生,喬琰還是更在意荀彧的去向。
這可是荀彧啊……
荀文若此人,觀其生平舉止,實在有些矛盾覆雜。
他勸阻曹操進魏王,到底是因為此舉叛漢,還是因為此舉不利於救天下,在準確的答覆沒從荀彧的口中說出來的情況下,喬琰也不會輕易下一個定論。
荀彧這位被何颙評價為王佐之才的存在,是否適合於喬琰意圖建立新秩序的一套邏輯,在並未進行正式磨合的情況下也未可知。
然而無可否認的是,荀彧本人的水準,加上其背後的潁川人脈,讓此人一旦遇上合適的主公,必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。
他是當之無愧的王佐之才。
所以荀彧在當前的局面下不投向她,可以,但她總得知道他要往何處去。
楊修回道:“我跟奉孝先生打聽過,他說荀文若有意往荊揚一帶游歷,看看那一片的戰況。”
荊揚?
喬琰方才有一瞬皺起的眉頭又舒展了開來。
荊州的劉景升對外的名頭尚可,但其只能偏安一隅的能力,註定不會是荀彧的選擇。
至於還算出彩的孫策,無論是擁立天子的可能性還是能救天下的可能性都不高,以荀彧的眼光會選擇他的可能性也非常低。
那麽便還不必擔心他會造成什麽麻煩。
她起身朝著楊修說道:“走吧,回並州一趟。”
見喬琰走得倉促,楊修一邊疾步跟上,一邊問道:“君侯竟如此看重那兩個後生晚輩?”
喬琰好笑地回道:“你才比那兩個孩子大幾歲,便以後生晚輩來稱呼了?”
楊修也只是比諸葛亮大六歲而已,說不定比一比心理年齡,還是諸葛亮更大一些,不過這種話,出於對她這主簿的心理狀態考慮,還是別說了。
她便又補充了一句:“不是因為他們,而是因為棉花田。”
喬琰沒有親自種過棉花。
這不是什麽現代人所必須掌握的課程。
喬琰麾下的人裏也沒有哪一個是種過棉花的。
那麽就不得不提防一下它被種壞的可能性了。
這畢竟是一種能提高民眾過冬生存率的戰略物資,多費些心思也不為過。
在三四月裏,她需要確保去年掃平的涼州無有反覆之事,且春耕順利展開,也需要給董卓一點壓力,故而必須坐鎮涼州。
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,她也只能將棉花種植之地從開墾到播種遷苗的事情,全部交給下屬來處理。
在這六月裏倒是可以離開去看一看。
這也正好是棉花的苗期。
順便,只能說是順便,去看一眼諸葛亮和黃月英二人。
喬琰絕不承認,她對自己的蝴蝶效應所造成的這個結果實在有些好奇。
事實上她的這個選擇也並沒有錯。
當她這位並州牧緊急趕回並州的消息,經由董卓在涼州的眼線送到長安後,這位已經失了大半雄心的梟雄下意識地松了一口氣。
雖然不知道並州出了何事需要讓她在此時分心,但起碼有這種倉促離開的表現,註定了她在一兩個月內都不會發起對長安的進攻。
等兩個月一過,就是秋收之時了。
在今年並未發生旱災蝗害的情況下,關中平原無愧於其優越的地理條件,舉目四望都可看到田地中正值繁茂生長的作物。
這無疑給了董卓囤積起一批軍糧的信心。
有了這一批糧食,他也就更有了駕馭軍隊以阻擋喬琰進攻的資本。
但董卓的這種表現並未逃過李傕的眼睛。
在聚眾議事結束後,李傕便又一次找到了賈詡。
“文和先生應當已經看到相國的態度了,他覺得自己能將喬琰給拖垮在涼州,也總有找到反攻機會的時候,可關中被包圍在荊益涼並四州之間門,各地並無流民因為天子在此而來投,到最後在人數上吃虧的只有可能是我們。”
“總不能指望長安民眾今日生個娃兒,明日便長到能上戰場的年齡是不是?”
李傕這話倒也是話糙理不糙,比人口的補給,長安是絕對吃虧的。
董卓未必不知道這一點。
但他在覺得還有退路的情況下,在心理狀態上越發趨於得過且過。
賈詡所提出的中策和下策裏的那兩條退路。
這不是能輕易扭轉過來的心態。
李傕信誓旦旦:“這更可說明我們的決定沒錯。只有先從相國這裏奪取權柄,打出一場扭轉他想法的勝仗,才能改變眼下的局面。”
他說這話的時候,眼睛沒有一刻從賈詡的臉上挪開,並不難看到賈詡的神情裏微有悵然之色。
想來也對。
賈詡選擇支持董卓,為他出謀劃策,原本就是在遲疑再三之後才做出的決定,要讓他徹底變更立場,不是這麽容易的事情。
他在行動之前還有猶豫,反而更讓李傕覺得,賈詡提出的種種計劃都是經歷過深思熟慮的結果。
這種穩重,也必然包括在奪權之後的反攻涼州計劃。
好在沒過多久,他就看到賈詡目光轉為了平靜,像是做出了決定,問道:“你和王子師那邊的接觸如何了?”
李傕回道:“先生所說不錯,喬琰在並州執政期間門結交的太原王氏乃是晉陽王氏,和祁縣王氏之間門的交情並不多。”
換了李傕他才不會在意這種區別。
就算賈詡這麽說了他都差點沒記住,還覺得這些世家真是麻煩。
他靠著自己為數不多的記憶力,在和王允交談的時候說——
讓並州牧殺入長安成功救駕,對王允和其背後的祁縣王氏的好處十分有限。
所以王允還不如和他們合作,等擊退了喬琰後重新掌握涼州並州,而後四方收攏勢力,興覆大漢。
這才是興覆家族的正道。
李傕撇了撇嘴,“反正我們都擁立的是劉協,最終結果是一致的便無妨。他也不想讓一個女人實現了帶兵護駕的職責,成為未來朝堂上首屈一指的功臣吧?”
喬琰的性別問題在她於二州所建立起的功業面前,根本就不是什麽要緊之事。
就連她麾下那幾個知曉她真正野心的部下都因為實績而未有質疑。
可對她的敵人來說,這倒未嘗不是一個可以用來攻擊的理由。
比如說李傕就是這麽想的,也在試圖說服王允的時候說了出來。
王允既然對他的一番拉攏並未做出反駁,在李傕的理解中,就是他的說辭起到了效果。
可實際上,王允在想的只是,若是讓董卓的部隊在相互進攻中出現內亂,也未嘗不能從中謀利,將二者擊敗。
賈詡想的,那就更不是一回事了。
只有李傕被兩頭都蒙在鼓裏,以為自己便是在董卓之後能成大事之人。
賈詡心中腹誹,這又怎麽不算是一種皆大歡喜呢?
但他並未將這種謀劃得手的想法表現在臉上,只是說道:“說服成功就好,讓王子師去找天子要一份委任書給你,作為發兵的借口。在丟失了傳國玉璽、不易取信於人的情況下,用血書最有說服力。此外,我們還不能在最近出兵。”
“這是為何?”李傕連忙問道。
在他看來,喬琰離開並州,簡直是再合適不過的出兵時間門。
涼州各部群龍無首,若能長驅直入,破壞掉她在涼州所積攢經營出的勢力,要想重新構建,起碼也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門,而在這樣的一段時間門裏,李傕他們也不會停滯於此,必然能將優勢進一步擴大。
何樂而不為呢?
可賈詡搖了搖頭,回道:“你錯了,她敢在此時離開涼州,就不可能對此毫無準備,你想要的結果未必能達成,卻可能直接撞入涼州方面的陷阱中。倒不如選擇秋收之前。”
“屆時涼州各地為籌劃收割之事必定兵員分散,而在喬琰身處涼州之際,猝然進攻得手,才最能損害到她在涼州的。”
李傕這麽一品味賈詡的話,又覺得其中確有道理。
能有更為穩妥的辦法,他也懶得費腦子多想了。
在王允替他取來了劉協令他們起兵護駕的血書後,李傕越發確信,自己有了過半的得手希望。
當他憑借著這一番說法將閻行和樊稠都拉攏到了手下後,這種希望便到了七八成。
要不是賈詡和王允都相繼勸說他不要表現得太過得意,導致露出了端倪,董卓又因為暑氣漸熱生了一場病,有一陣子沒見自己的部下,李傕幾乎要被董卓發現他的小心思。
為防他自己樂極生悲,李傕幹脆以防備喬琰在夏季進軍為名,向董卓申請長期駐紮高陵,並定期巡視於自高陵往華陰的這一段上。
想到再有數月便能改換天日,李傕恨不得時間門早日過去。
到時候他便長驅涼並而入,讓這將他們驅逐出洛陽、又在涼州耀武揚威的並州牧,見識見識他們西涼軍的厲害!
可惜並州境內他們太難安插進去什麽耳目,讓他無從得知並州發生的事情。
他也無法知道,她並不是因為什麽突發的棘手之事而被迫趕回並州的。
按照喬琰和楊修所說,她的首要目是看棉花田,其實也不算說錯。
她此時就同秦俞一道身在上郡的棉花地裏。
這是頭一年的棉花種植。
別管按照生骨熟骨粉填肥的效果如何,她在先前往並州下達的指令裏,還是讓他們按照縱向間門隔三尺,橫向間門隔一尺這種大間門距種植的,這條規矩也被嚴格執行了下去。
“君侯從涼州返回前,上郡的這一片棉花田已經完成了中耕松土的階段。”
秦俞見喬琰蹲下來查看棉花苗的情況,開口匯報道。
這個階段的棉花對澆水的需求量並不太大,田地裏經過耕松處理的痕跡,很清晰地呈現在了她的面前。
這是為了讓此時的環境升溫,也能通過疏松的土壤傳入土層之下。
說實話,喬琰也是第一次見到處於這個生長階段的棉花幼苗。
只有半寸高的幼苗生著三對葉子,在最下方兩片平展開的葉片上,自中心蔓延開了莖節的紅色。
觀其長勢,倒是符合農書中所說的“寬過於高”的狀態。
再放眼望去田間門的其他幼苗,幾乎都呈現出與喬琰眼前這株相似的旺盛生長狀態,在葉片的迎風招展中,不由讓人望之心喜。
除了極少數的位置因棉苗病變而被挖掉,整片棉花地看起來著實是秩序井然。
秦俞接著說道:“在五月中旬,發過一次蚜蟲病害,好在發現得及時,我們已按照農書中所說,以楓楊樹葉搗爛汁水澆灌,確有奇效。”
原版的農書在喬琰的手中,她沒跟秦俞說的是,比起楓楊樹葉,花生葉還要更有效,可惜再一看花生的來歷,又不是什麽短期內能拿到手的作物。
畢竟她沒有沿海的地盤,無法發展起遠航船隊。
但有失必有得,並州涼州也有其不可替代性。
秦俞又道:“五月底的時候還鬧過一次紅蜘蛛,大約是從附近的豆苗田中傳過來的,按照桑樹葉和牛尿的方式處理過了。”
喬琰起身朝著遠處看去,覺得自己在看著的大約不是一片棉花田,而是一件件棉衣,想到這裏,她也不免露出了幾分會心的笑容。“那麽接下來就是留心各種病癥和棉苗增高後的蕾期追肥了。”
秦俞回道,“我會註意的。所幸有這些培植手段,若是要我從頭開始摸索,只怕起碼要種壞一半。”
這就是有成熟技術的好處了。
喬琰也對此深覺慶幸。
雖然那筆跟種田系統宿主達成的交易裏,是對面占據了主動權,但她付出的只是一尊玉璽,換回來的卻是讓萬人活命的希望。
孰輕孰重,已經隨著作物種類的增多而有了再清晰不過的證明,也必定會在時日的發展中表現得越發劃算。
喬琰朝著秦俞說道:“但也得有你替我看顧著執行,才能有今日成果。”
說起來倒是有些可惜,因徐庶還被她放在武都郡這個三方甚至是四方勢力混雜的地方,暫時還無法回來一見。
但秦俞如今在事業上更入佳境,也沒這個多餘問候兒子的時間門。
反正等棉花收獲,她會記得讓人做一件棉衣給兒子的。
棉花既然是她盯著培植出來的,那這棉衣中也算是有一份母愛了。
比起呂布父女的互相拆臺,這還算是情真意切的。
等喬琰到了樂平書院,見到了前來迎接的呂令雎,就朝著她問到:“我聽你父親說,你在樂平書院裏砸壞了個練拳的樁子,然後把樁子擺得開了些,裝作沒少一個?”
小姑娘鼓了鼓腮幫子,毫不猶豫地也揭了老爹的短:“那他還在書院裏考試做過弊呢。”
“咳……”喬琰笑道:“什麽時候的事情?”
呂令雎回道:“就您上次讓他回來的時候,他折騰棉花苗床比不過我們,說是最近跟君侯行軍打仗,在地理識圖上肯定比我們強,然後我們就派出了陸議跟他一較高下。”
作為江東縱火天團代表人物的陸議,現在年紀是小,可在用腦子打仗這件事上,呂布能考得過他的概率真是太低了。
喬琰不由為呂布掬了一把同情淚。
也難怪會想到作弊這種招式。
沒有鼓勵他這麽幹的意思。
見喬琰沒有對她追責的意思,呂令雎得寸進尺地問道:“君侯,我什麽時候能跟您一道上戰場去?”
“等你什麽時候長過軍隊裏最矮一個的身高再說。”喬琰摸了摸她的腦袋,“行了,去把黃月英和諸葛亮叫過來,帶上他們的軋棉車模型。”
呂令雎得了個準話,也沒接著詢問,當即跑去叫人去了。
沒過一會兒,喬琰便見兩個孩子一個抱著一袋棉花,一個抱著模型車走了進來。
時間門真是奇妙的東西。
在演義中被刻畫得智近於妖,在正史上也對得起鞠躬盡瘁四字的諸葛亮,現在才不過十一歲。
和年歲相仿的黃月英一起站在喬琰面前,怎麽看都還有些孩子氣。
但當喬琰讓他們講解自己的發明產物的時候,這副侃侃而談的樣子倒是讓人覺得,看到的不是兩個孩童,而是兩個發明家。
“棉花脫籽,無外乎就是兩種法子,一種是將棉籽挑出來,但這種方式必然不適合大規模處理。”諸葛亮說道:“所以我們更傾向第二種方式,月英發現能用梳篦將棉籽給直接掛出來,那麽如果從梳篦變成夾縫滾筒,應當也能讓棉花從中間門出去,將棉籽留下。”
黃月英接著說道:“但光靠這個還不夠,學院裏和德衡先生帶的幫手裏也有人想到這一點了,一個問題是滾軸的轉速不夠均勻,一個是轉動太費力的話,又起不到效果了。”
“前面那個問題,是德衡先生解決的,他在鐵軸的端頭裝了另外一組木架,以平衡轉動,後面那個問題的解決方式,就是我們用的曲軸。”
喬琰伸手接過了黃月英遞過來的一瓣棉花,餵到了手搖機器的雙軸之間門,隨著曲軸帶動的碾軸滾動,棉絮被從縫隙間門帶了出去,而棉籽則被留在了這一端。
“這樣一來,就只剩下放大之後面對的最後一個問題了。”黃月英說道:“那就是,怎麽樣能更快也更方便地將棉花餵到兩軸中,以免人力送入的時候出現偏差,或者夾到了手。”
喬琰看著這個認真介紹發明的小姑娘。
《襄陽耆舊志》中提到,黃承彥在給諸葛亮介紹女兒的時候,說她是黃發黑膚,相貌醜陋,只是才能與諸葛亮相配,但以喬琰看來,這只怕是黃承彥在考驗女婿。
她頂多就是膚色不那麽白皙,發色有些偏棕,五官生得頗為大氣,看著不像是襄陽貴女的樣子而已。
比起外貌如何,更讓人在意的顯然還是她的才華。
這番陳說讓喬琰可以確信,她在這項脫籽機的發明中出力不小。
她和諸葛亮的這番表現,也很有後世小組作業的樣子了。
還是兩個人都在其中開動腦筋,沒有哪個在摸魚的那種。
喬琰順勢問道:“那你覺得用什麽方法來達成這個目的?”
黃月英回道:“我覺得應當要再設一把推刀來達成這個條件,可是這樣一來,好像就不能依靠一個人完成這個除棉籽的任務了,有悖於設計的初衷。”
這也正是馬鈞正在折騰優化方案的東西。
喬琰想了想又問道:“你們為何沒接著參與下去?”
馬鈞應該對他們發出邀請了。
兩人對視了一眼,諸葛亮回道:“我們已和德衡先生借了書籍來看了,想先自己試一試,若做不成再去尋先生請教。”
“好志氣!”喬琰拊掌而笑,“那就先如此吧。”
看著眼前這兩個孩子的表現,喬琰甚為滿意。
她沒覺得諸葛亮在此地先研究棉籽分離是什麽玩物喪志,若研究這種能救命的東西都叫做玩物喪志的話,她也不會給畢嵐以都水使者的位置了。
他也顯然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,又知道輕重緩急。
當他開始適應書院這個學習環境後,他所參與的討論與課題也會越來越多的。
到時候他也自然會給自己找準一個更加清晰的定位。
而黃月英……比起諸葛亮的妻子,或許大發明家黃月英的稱呼會適合作為對她的記載。
以及,現在兩個人的周歲加起來都不到二十,嚴禁早戀。
大概是出於她的某種惡趣味,她在離開樂平書院之前,把之前那個馭獸問題又給陸議和諸葛亮丟了一份。
至於以後別人會對這件事怎麽想,誰知道呢?
她也將書院內這幾個月內的擴招名單從頭到位都仔細翻閱了一遍,確認其中並沒有什麽其他的漏網之魚,這才安心折返回到了州府,準備明日再往馴養信鴿的地方走一趟,而後,與留守並州的戲志才以及陸苑碰個面,商量構建信息網絡的事情。
不過大概她給別人安排了點不靠譜的東西,自己也是要遭到點回報的。
第二日她正打算出發前往樂平的山中塢堡,便聽聞了華佗因那批胡椒而前來的消息。
可還沒等喬琰開口歡迎華佗的到來,他就已先憑借著自己靈活的腿腳三步並做兩步地沖到了喬琰的面前,搶先開了口:“介意老朽詢問君侯一個問題嗎?”
或許是因為長年養生,兼修五禽戲的緣故,她見到華佗的時候並沒覺得對方的外貌發生過太大的變化。
可仔細算來,距離他們第一次見面已經有七年的時間門了。
喬琰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表現給整得有些糊塗,卻還是回道:“元化先生但說無妨。”
按理來說請華佗前來並州,乃是喬琰有求於他,但怎麽看華佗這表現,倒像是他要對喬琰有所求一般。
他得了準允,當即說道:“兩年前我來並州為君侯部從診治調理的時候,君侯出塞打那鮮卑胡虜去了,與我並未碰上,今日方有得見的機會。”
“若我並未記錯的話,七年前於冀州見君侯之時,您身有不足之癥,今日何止是病癥全消,說是力能搏虎也不為過。敢問君侯平日裏都吃些什麽,用的什麽藥?”
華佗大為感慨,毫不掩飾目光中的灼灼求知之意,“此為醫道醫學之奇跡啊!”
喬琰:“……”
等等,這要讓她怎麽回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